按照学院学术交流活动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激发教师间的学术热情、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学术创新能力,机自系何利老师以《科研论文选题创新与写作发表中的实践应用》主题为引子,结合自身科研实践与成果,从论文撰写必要性、选题创新路径、写作质量提升、发表策略落地四大维度,与我院机自系和车材系的青年教师一起展开了一场兼具理论性与实用性的学术分享及讨论。
何利老师以自身发表的《磁电式多圈旋转角度编码器磁场性能研究》论文为例(该论文发表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结合实际情况指出,论文不仅是科研工作的关键产出,更是教师职称评审、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并针对我校在职称评审时,对于论文质量及数量的现实需求,进行了信息分享。针对以我校为第一作者单位投稿时,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分析梳理,教师们集思广益,就现状提出可行性的办法,一致认为只有不断提高论文质量,才能在各大杂质期刊刷存在感,从而提高论文的录取的命中率。
在选题创新环节,何利老师提出“从文献与实践中找线索” 的核心思路,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聚焦产业实际需求,把生产、技术中的工程难题转化为科学问题,让研究更具应用价值。同时找到潜在选题后,需从理论价值、实践需求、数据可得性等维度评估可行性,确保研究能落地。通过“经验总结+工具运用+反复修改” 的实战方法,不断地细节打磨提升写作质量。在大量的文献阅读时,切记要养成 “阅读记录” 习惯,通过表格梳理论文题目、主要内容及可借鉴点,不放过任何一次学术思维火花的闪烁瞬间。
同时在论文发表环节,何利老师提出“始于价值、精于定位、成于细节、赢在沟通、持之以恒” 的二十字方针。需根据学校与自身需求选择 “最合适” 的期刊,而非盲目追求顶级刊物;面对投稿被拒,要保持良好心态,贵在持之以恒。特别强调,要诚恳应对审稿意见,将审稿人视为 “贵人”,做到 “句句有回复”,同时完整保存所有过程材料,尤其是源图表文件。
“发表科研论文是漫长的路,需要上下求索”,在科研道路上持续积累、不断突破。此次汇报内容详实、案例鲜活,提供了科研论文创作全流程的实用指南,激发了大家的学术热情,对提升学校科研论文产出质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学术交流活动现场照片
撰稿:何利
责编:禹巍峰
审核:彭浩

